躁鬱症關鍵基因 中研院找到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5日電)中央研究員首度發現能夠預測鋰鹽藥效的基因,有助於研發躁鬱症新藥。

中研院生物醫學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院士陳垣崇、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醫師李朝雄領導的研究團隊,和國內44家精神醫療機構神經科醫師合作,本月9日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發表最新研發成果,獲得學界重視。

鋰鹽被用在預防性治療已近50年,但對一定比例的病人效果不佳,必須改用其他情緒穩定劑。科學家如果找到特定臨床預測因子或基因標記,就能協助病人事先知道鋰鹽對自己有效或無效,不必冒病症復發的風險。

研究團隊建構1761位病人的生病史圖表,挑選出394位規則服用鋰鹽2年以上的病人,然後使用量表對每一位病人服用鋰鹽的預防性治療效果打分數。

接著,研究團隊對394位病人進行高密度基因鑑定、比對和追蹤,最後發現,亞洲血統躁鬱症患者體內的GADL1基因有3個變異位點,能夠有效預測鋰鹽治療的效果。

中研院指出,調查中1761位躁鬱症患者,47.2%攜帶相關基因,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台灣漢族躁鬱症患者,以鋰鹽治療有良好效果。這項研究成果,可用於日後發展臨床篩選套組。103011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躁鬱症關鍵基因 中研院找到
    全站熱搜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