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減輕膝髖關節痛 改善走路能力

年長者膝關節、髖關節疼痛,跳舞或許可以稍微舒服一點。美國聖路易斯大學一項小型研究發現,年長者跳舞可幫助減輕膝關節、髖關節疼痛,走路能力也可獲得改善。

共有三十四名平均年齡八十歲年長者參與研究計畫,女性居多,都患有關節炎,因此膝關節、髖關節常出現疼痛、僵硬等問題,需要服用止痛藥。研究人員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每星期要上兩次舞蹈課,每次上課四十五分鐘,持續十二星期,控制組成員則沒有上舞蹈課。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聖路易斯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珍‧克朗普表示,研究開始十二星期後,定期跳舞的年長者膝蓋、髖關節疼痛現象都大為減輕,且走路速度也變快;止痛藥用量也下降百分之三十九,相較之下,沒有跳舞的年長者止痛藥用量反而增加百分之二十一。

克朗普分析,年長者走路速度非常重要,年長者走路速度如果太慢,很容易跌倒,可能就得接受住院治療,或需要其他人照顧。

研究顯示,年長者規律跳舞雖然不會讓走路速度出現戲劇化變化,但走路速度至少會稍微增加。研究成果發表於「高齡護理」期刊(Geriatric Nursing)。

研究人員也提醒,年長者疲累、疼痛狀況可能隨時會改變,跳舞動作要輕柔、緩慢,最好加一點站姿、坐姿動作,避免操之過急。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僵直性脊椎炎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處可能發炎、硬化。風濕免疫科醫師陳俊銘表示,這種病症發病後有一項特性,那就是活動時會改善發炎所帶來的不適感,所以愈休息、愈靜止不動反而使疼痛惡化,常常造成長期下背痛。日常保健方面,患者最適合做伸展運動。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身上,主要是人體免疫失調導致脊椎韌帶、中軸關節自體發炎。陳醫師指出,如果民眾長期有下背痛困擾,而且符合發作年齡小於四十五歲、病情發作緩慢、休息時症狀不會改善、運動後症狀反而改善、夜間疼痛但起床活動後疼痛改善等,代表可能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像這種情形應及早就醫診斷。

陳醫師進一步指出,藥物治療是重要的關鍵一環,運動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國際脊椎關節炎評估協會曾提出「僵直性脊椎炎處理準則」,在準則當中提出非藥物治療的核心在於常規運動,所以患者需要經常做運動,尤其是伸展運動是患者最佳保健方式。

此外,患者適合活動關節但不劇烈碰撞的運動為主,包括瑜珈、游泳、柔軟體操、地板運動等;籃球、橄欖球等可能強烈肢體碰撞的球類運動則最好避免較妥當。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