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睡眠功率降低 調整影響因素改善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陳世哲醫師指出,一般普遍認為老年人的睡眠時數比較少,這觀念並不正確;嚴格來說,老年人雖然晚上睡眠時數減少,但白天卻不斷補眠,以一天為周期來計算,老年人斷斷續續加起來的睡眠總時數,並不真比年輕人少。

隨著年紀增長,人的各種生理系統逐漸老化,神經系統也不例外,因此老年人的睡眠狀況也有顯著改變,睡眠相位提前,常見的現象就是老人家在吃完晚餐後約七、八點就昏昏欲睡,但在凌晨三、四點就醒來再也睡不著,而且入眠期增長,躺很久才能勉強入睡,淺度睡眠期增加,深度睡眠期減短,而快速動眼期亦稍微減短,而且在睡眠過程中常常中斷醒來,甚至無法繼續入睡,以上種種狀況都造成老年人整個睡眠功率降低。

根據一項針對台灣社區老人所做的身心調查研究顯示,約四成以上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困擾,同時也發現大多數的老年人並未就醫或未能接受有效的治療,這種現象也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甚至造成照護者的極大負荷。

陳世哲醫師建議老人家若出現睡眠障礙,家屬可以先盡量協助其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另外,舒適穩定的睡眠環境,例如維持臥室適當通風、溼度,減少周遭的噪音,都是維持良好睡眠的必要條件;陳世哲醫師提供下列的原則供大家參考──規律作息,盡量準時上床,準時起床,如有需要午睡,盡量不要超過一個小時;中午過後不要吃含有咖啡因的東西,上床睡覺前避免喝酒或大吃大喝;盡量避免晝夜輪班的工作以維持睡醒週期的穩定;適當規則的運動習慣有助於睡眠狀況,但最好在下午五點前完成;避免在床上看電視,臥室溫度、光線、噪音、床、枕邊人或室友等都要因人調整。

陳醫師表示,有些民眾為改善睡眠品質,會自行到藥房購買或未經醫師指示就服用安眠藥,如此容易產生成癮依賴的問題、甚至影響認知功能。坊間有些宣稱含有褪黑色素或有安眠效果的健康食品,雖然有理論上根據,但因其未經嚴格的藥物試驗,實在不建議任意使用。目前的醫療已經可以對老年人的睡眠疾病提供準確的診斷及完善的治療,因此社會大眾如發現親朋好友長輩有此問題,千萬不要視之為正常老化現象或避諱求醫。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