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肺炎,你最想知道的7件事

肺炎會傳染?

會。肺炎的傳染途徑包括︰

˙飛沫傳染︰比如坐公車時,站在旁邊或對面的人打了個噴嚏,飛沫中正好帶有致病菌,旁邊的人呼吸時吸進去,就可能感染,致病菌會潛伏在人體的鼻咽部位。但感染致病菌不一定馬上發病,它會等待免疫力弱時發威。

˙接觸傳染︰比如A小朋友的鼻腔裡帶有肺炎鏈球菌,他鼻子癢,搓了搓鼻子,沒洗手,馬上牽起B小朋友的手玩遊戲,這時細菌就到了B手上,B也沒洗手,用手拿起點心就吃,細菌就進了B的嘴,咽喉部位正好適合肺炎鏈球菌生存。

帶有致病菌者擤鼻涕用的衛生紙,如果沒有妥善處理,而上面的致病菌又還活著,下一個人不小心接觸到,也可能被傳染。或者,爸媽下班回家看到小孩很高興,又抱又親,也有可能互相傳染。

家有肺炎患者,建議病人及照顧者都要戴口罩、盡量不要共用物品、沾有口鼻分泌物的衛生紙要丟到加蓋的垃圾桶,並加強洗手。

感冒、咳嗽一直沒好,會變成肺炎?

這種說法不大精確。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說,肺炎通常是二次感染(繼發性細菌感染),常是先得感冒,此時免疫力弱,平時寄生在鼻咽部的肺炎鏈球菌或其他致病 菌就趁機侵犯肺部,引起肺炎。所以應該說「感冒、咳嗽還沒好,又感染了肺炎」或「肺炎常在感冒後發生」,而不是感冒「變成」肺炎。

需要用抗菌產品嗎?

生活中到處是細菌,抹布、鈔票、手機、電腦鍵盤、公車上的吊環或把手......,上面都有多到嚇人的細菌,甚至空氣裡也有細菌,永遠除不完,頻繁使用抗菌產品(如香皂、洗手乳或沐浴乳)的意義不大,只要在該洗手時確實洗淨就好。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拯救生命,從清潔雙手開始」的主張,呼籲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洗手5時機:

1.進食前

2.照顧小孩前

3.上完廁所後

4.擤鼻涕後

5.看病前後

應該還要加一個時機:「回家第一件事:洗手」。但如果家人正生病、住院,或者照顧嬰幼兒的人,可以使用抗菌產品預防感染。

孩子和父母都很健康、少生病,還需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嗎?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瑽寧為文指出,全世界的感染學家公認學校是人類最大的「病毒培養皿」,小朋友共用公共設施,加上「小孩最常做的事就是東摸西摸,前面的小孩摸過,後面的小孩一定跟著摸,就這樣完成了交接病毒的儀式。」

而且小朋友家中可能有弟妹、阿公阿嬤,都是免疫力低的族群,很可能又把致病菌帶回家裡散布。因此打疫苗對孩子、對全家來說都是利多。

身體硬朗的長輩需不需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去年曾調查500位50歲以上成人,發現六成受訪者認為現在身體很健康,不用接種疫苗。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說,這是錯誤觀念。年過60,體內殲滅病菌的白血球,如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功能下降,人體的免疫力也逐漸下降,需要藉助疫苗補回免疫力。「建議50歲以上,尤其已有慢性病的人,主動跟醫師討論打疫苗。」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