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不振!癌友家屬該如何照護?

 

對病情惡化的癌症病患來說,吃東西不但是一種享受,還是判斷身體狀況的表徵。若食欲很好,代表身體狀況不錯;如果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會因認為病入膏肓而心情低落,病患家屬此時也會感到焦躁。若是居家護理,可安排住院施打營養劑,但因為身體已失去吸收水分與養分的能力,反而讓病患更不舒服,面對這種情況,相信家屬內心也很難受。那麼,當病患食欲不振時,家屬應該如何照顧呢?



食欲減低的原因不同,處理方法也有所差異

食欲減低的原因有很多,請與主治醫師或護理人員討論,了解導致食欲不振的原因,再去思考該如何處理。

◎病情為其原因

體力一旦衰退,抵抗力就會下降,因此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如果引發口腔炎、喉嚨糜爛或發炎的話,吃東西時會感到疼痛,就會影響到食欲了。還有,噁心想吐、經常感到身體疼痛,或是全身無力、嚴重便秘、腎臟或肝臟功能降低都可能影響到食欲。

有些情形是可以事先預防的,有些則是能夠改善的,所以需要醫師或護理人員的幫助。

◎治療為其原因

進行抗癌藥劑與放射線治療時,可能會影響到食欲,只要結束治療,食欲就會有所改善。另外,為緩和症狀而使用的藥物當中,有些藥是具有抑制食欲的副作用。請向醫師確認是否有服用與食欲減退有關的藥物。

◎飲食為其原因

食物的種類、烹煮的方法、裝盤美觀、食物的溫度等,也可能是造成食欲不振的原因。雖然癌症惡化、體力衰退是主要原因,但如能花點巧思,還是可能讓食欲提升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家人們的協助了。

食欲不振時的烹調方法

身體健康的人因「感冒」或「疲倦」等理由而食欲不振,與癌症末期病患的情況是不同的,當然飲食內容也有所差異。請先了解其相異點。

◎依據身體狀況來調整飲食

病情惡化時,身體狀況在一天當中也會有好幾次的變化。病患在晚上及睡飽的隔天早上,是一天當中精神最好的時候,就算白天都躺在床上休息,但到了傍晚還是會感到疲憊。

身體健康的人通常晚餐份量是最多的,但癌症病患在病情惡化的狀態下,晚餐可能會因疲累而沒有食欲。不必太拘泥於日常的飲食習慣,如果早上的精神較好,早餐可以準備得較為豐富。總之,不管哪個時候,想吃的時候就盡量吃,不要受限於一般飲食常識,應該配合病患的身體狀況來準備飲食。

每天的用餐次數不侷限於三次,兩次或一次也可以。勉強進食可能會讓食欲更加減退,所以需視病患的食欲來決定用餐的次數。另外,不要限定用餐時段、進食量或種類,病患有食欲時就提供食物,即使只是少量進食,也會產生一種喜悅感。對於病患想要進食這件事,家屬應該感到高興。

◎改變用餐氣氛

在家裡的時候,可與家人邊聊天邊用餐;就算整天都躺在床上休息,在用餐時,如果能起床跟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享用,就可以稍微轉換一下氣氛。

同樣的,也可以布置溫馨的用餐氣氛,譬如:「餐桌放著插有花朵的玻璃花瓶」、「將少量的菜餚盛在材質不錯的餐盤上,而在餐盤下面鋪上漂亮的餐墊」、「放喜歡的音樂,可以墊個枕頭讓病患用餐的姿勢更舒服,也方便吃東西」等。身體狀況良好,天氣也還不錯的時候,可以到庭院用餐,說不定在環境轉換之下,會比較有食欲。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