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找到造成失智症關鍵成因

 
2014-09-16  12:53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中研院研究團隊發現TDP-43蛋白不必切割、且其蛋白球狀聚合體很可能是導致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退化性神經病變的關鍵要素,並且幫助類澱粉蛋白形成球狀聚合體糾結,導致阿滋海默症,此項重要發現刊登在上週《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右二)
團隊發現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致病關鍵。(記者湯佳玲攝)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右二) 團隊發現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致病關鍵。(記者湯佳玲攝)

2006年,《科學》期刊發表了TDP-43蛋白的沈澱與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和漸凍人症有關,雖然同屬人類神經退化性疾病,但阿茲海默症是蛋白質錯誤折疊後所形成蛋白沉澱的「類澱粉蛋白」類型,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則是另一種「非類澱粉蛋白」類型,過去科學界一直認為兩者分屬不同類型。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助研究員陳韻如團隊將人類的TDP-43蛋白轉殖到大腸桿菌內,製造出全長的TDP-43蛋白體,發現已經顯現出球狀堆積並且更具神經毒性,顛覆過去以為TDP-43切割、片段才會導致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的認知。原來不必切割即可致病。

研究團隊並在類澱粉蛋白加入濃度4%的全長TDP-43蛋白,結果顯示會幫助糾結成球狀聚合體,發出神經毒性。團隊進一步製作出能專一辨認TDP-43球狀聚合體的抗體,確認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的腦組織中確實存在著TDP-43球狀聚合體,他們在TDP-43基因轉殖鼠的前腦也發現了該聚合體,在在證實全長TDP-43形成的有毒類澱粉球狀聚合體,很可能是導致神經退化疾病的關鍵之一。

陳韻如表示,過去以為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與阿滋海默症分屬兩種不同致病類型,但結果發現TDP-43蛋白其實是「類澱粉蛋白」類型的家族成員之一,兩種疾病的致病因子具共通性。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在阿滋海默症也扮演關鍵角色。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