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時報記者俞泊霖/台中報導〕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文川、郭昭麟,經過八年研究,發現本土中草藥「龍眼葒」可增加成骨細胞活性,預防骨質疏鬆,已進行產學合作,技術轉移開發為健康食品,昨天在太平區舉辦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發展績效參訪活動。
台灣邁入人口老化社會,骨質保護成為未來市場主流。八年前,林文川和郭昭麟向「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辦公室」提出骨碎補類藥材「產業化體系之建立及推動」、「對幼鼠及去卵巢大鼠鈣吸收、骨代謝和骨組成的影響」及「基源鑑定及組織培養大量繁殖」等計畫,確認台灣骨碎補的有效性。
隨後,產業界參與林文川等人向「農業生技產業化推動辦公室」申請的「台灣骨碎補抗骨質疏鬆健康食品之開發」,並將研發成果技術轉移,昨天舉辦參訪活動。
研發單位指出,台灣骨碎補是「台灣植物誌」的正式學名,又稱「大葉骨碎補」,但以此名當原料審查時,被質疑影射療效,不准使用為原料名,所以將原料名稱改為民間俗名「龍眼葒」。由於經動物試驗確認效果,評估未來高齡社會中將有很大的需求。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