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鐘雄經濟特別專欄】什麼是真正的蘋果橘子經濟學?──系列5

第6節 經濟學家應有自知之明並能自我節制

在討論《經濟學家本末倒置的「黑洞信仰」:神秘兮兮的「供需雙剪」故事》的文章中,我們說過:

「交易價格是由市場需求與供給兩曲線交點所決定的所謂的『馬歇爾雙剪』(Marshall Cross),是經濟學家發明出來的虛擬的或隱喻的分析工具,並且好玩的是,它卻是經濟學極端重要的(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分析工具。大部分的經濟學家是毫不猶豫地使用它來進行相關的經濟分析與推論。然而,不幸的是,價格在真實世界中卻不是『由市場需求與供給兩曲線交點所決定的』,它只是經濟學家發明出來的虛擬的或隱喻的簡單分析工具。但是很多經濟學家經不起『馬歇爾雙剪』的致命吸引力,犯了邏輯學上最基本的「過度通則化的謬誤」(the fallacy of overgeneralization ),太輕易或太隨意地以『舉一反三』或甚至『聞一知十』的頭腦簡單的推理方式,將此模型應用到不該用的地方…真實世界中非常少有這一回事…此分析工具是一種純粹社會建構或文化產物,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分析工具,一種不切實際的隱喻(metaphor),一種假設,甚至是一個充滿神祕主義的信仰而已。」

因此在該文中,我進一步指出「經濟學家應有自知之明並能自我節制」:

「如果經濟學家有自知之明能自我節制,要知道『供需交叉』只是用來預測價格變化的簡單方便工具,適可而止恰如其分的使用它,則它會有一些如以血型或星座看人的個性等好玩與有趣的地方。但問題是當你手中有一根槌子,任何碰到的東西都會變成釘子,先敲敲看再說。如果你只是拿它做做心智或智力測驗,敲敲玩玩就好,反正那只是一種個人娛樂,要怎樣做是個人的嗜好與自由,無傷大雅。如果用它來做『嚴肅的』學術研究,並發表『嚴肅的』學術研究論文,也還好。反正,投稿者與審查者是採取同一種思維方式的一群人,相看兩不厭,互相拉拔,他們要怎麼玩就讓他們去玩。

但是如果還大剌剌的且冠冕堂皇地提出政策建議,一副義正詞嚴充滿捨我(新古典經濟學)其誰的心態來提出政策建議,可能會危害社會。不怕你笑,從我由大學一年級開始讀經濟學後直到最近,我自己都一直都是採取幾近毫不懷疑的態度堅定地深信…現在腦袋比較清楚一些,嘗試擺脫新古典經濟學徹底洗腦下的思維方式,才突然對過去自己堅定的認知與主張,感到啼笑皆非…。」

你有沒有發現,同樣的故事情節又出現在這裡,在有關消費者選擇理論的「無異曲線與預算限制線分析法」的理論上。並且,即使情況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可能也是不分軒輊、毫不遜色的。

現在我們很適合把出現在《經濟學家本末倒置的「黑洞信仰」:神秘兮兮的「供需雙剪」故事》文章中的話,修改為:

消費者選擇是由一既定的預算限制線與一條相切的無異曲線的切點所決定的所謂的「無異曲線分析法」或「偏好理論」,是經濟學家發明出來的虛擬的或隱喻的分析工具,並且好玩的是,它卻是經濟學關於個體選擇極端重要的(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分析工具。大部分的經濟學家是毫不猶豫地使用它來進行相關的經濟分析與推論。然而,不幸的是,消費者選擇在真實世界中卻不是「由預算限制線與無異曲線的切點所決定的」,它只是經濟學家發明出來的虛擬的或隱喻的簡單分析工具。但是很多經濟學家經不起「無異曲線分析法」的致命吸引力,犯了邏輯學上最基本的「過度通則化的謬誤」(the fallacy of overgeneralization ),太輕易或太隨意地以「舉一反三」或甚至「聞一知十」的頭腦簡單的推理方式,將此模型應用到不該用的地方…真實世界中沒有這一回事…此分析工具是一種純粹社會建構或文化產物,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分析工具,一種不切實際的隱喻(metaphor),一種假設,甚至是一個充滿神祕主義的信仰而已。

因此,我必須再次強調的是「經濟學家應有自知之明並能自我節制」:

如果經濟學家有自知之明能自我節制,要知道「無異曲線分析法」只是用來預測消費者行為的簡單方便工具,適可而止恰如其分的使用它,則它會有一些如以血型或星座看人的個性等好玩與有趣的地方。但問題是當你手中有一根槌子,任何碰到的東西都會變成釘子,先敲敲看再說。如果你只是拿它做做心智或智力測驗,敲敲玩玩就好,反正那只是一種個人娛樂,要怎樣做是個人的嗜好與自由,無傷大雅。如果用它來做「嚴肅的」學術研究,並發表「嚴肅的」學術研究論文,也還好。反正,投稿者與審查者是採取同一種思維方式的一群人,相看兩不厭,互相拉拔,他們要怎麼玩就讓他們去玩。

但是如果還大剌剌的且冠冕堂皇地提出政策建議,一副義正詞嚴充滿捨我(新古典經濟學)其誰的心態來提出政策建議,可能會危害社會。不怕你笑,從我由大學一年級開始讀經濟學後直到最近,我自己都一直都是採取幾近毫不懷疑的態度堅定地深信…現在腦袋比較清楚一些,嘗試擺脫新古典經濟學徹底洗腦下的思維方式,才突然對過去自己堅定的認知與主張,感到啼笑皆非…。

第7節 如水銀瀉地般的應用與經濟學帝國主義

沒錯經濟學家應知所節制,然而,不幸的是,實際情況是,當手中有一根槌子,對一般人來說,所有進入眼簾中的東西都真的可能都會變成釘子,先敲敲看再說。經濟學家也是人,拿起槌子來,沒有把能夠敲看看的東西都敲過,也是不會善罷干休的。

無疑地,無異曲線預算限制線分析法,即「在有限資源限制下,追求用盡全部有限資源的某種價值極大化(極小化)」的分析藍圖是現今經濟學最基本、最重要且最盛行的分析典範。經濟學現今常用的定義是「經濟學是研究如何以有限資源滿足無窮慾望的一門學問」,而「在有限資源限制下,追求用盡全部有限資源的某種價值極大化(極小化)」的無異曲線分析架構,就是這種經濟學定義的「分身」或「同義詞」。例如消費者選擇理論是探討「在有限所得限制下,追求用盡(分配完)全部所得的效用極大值」,又如生產者理論是研究「在生產技術限制下,追求生產成本的極小化」或是「在生產技術與市場需求的限制下,追求利潤的極大化」,這樣的分析底稿(藍圖或樣本),都是這種新古典學派分析典範的具體呈現。如果說,大部分現代經濟學家就是在這樣的模型框架下受教育、看世界、做分析、以及教育下一代經濟學家,應該一點也不為過。

簡單的說,蘋果與橘子這兩種商品,當然可以輕易地被設想或替代成任何兩種商品;所以我們應用同樣的分析方法,不只可以分析蘋果橘子的購買決策與行為,也可以探討任何兩種商品的的購買決策與行為。接著,二種商品的分析技巧當然可以被拓展來分析三種商品、四種商品…到任何龐大的有限數目的商品(譬如說1000種或10萬1000萬),因為在多種商品的時候他們所呈現出的數學公式的型式是一模一樣的。

另一方面,由同一時刻關於多種商品的分析角度,也可以輕鬆地轉化為不同時刻的時間縱貫面的多期模型,也就是二種物品變成兩期消費,緊接著,二期模型可以變三期模型可以變四期模型…甚至可以變成無窮多期的模型。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經濟學模型中的行為主角─「經濟人」─很自然地都演化成能活無窮多期的長生不老的「科學怪人」。

因此任何數量的商品組合的購買決策都能加以分析,任何期數的時間長度的消費問題也都能納入分析。當然我們可以把所得分配於消費的分析,轉化成把時間分配於工作或休閒的分析,轉化成把精神分配於思考或教導小孩功課的分析,轉化成把愛心分配於自己家人或社會大眾福利的分析…。簡單的說,只要牽涉到有限資源的分配或選擇問題,新古典的分析技巧是被很多經濟學家視為一種能夠包山包海無所不能且神通廣大的分析工具,這也就是經濟學帝國主義的意思。藉由上述說明,你就能了解其實經濟學帝國主義並非什麼了不起的想法。

「在有限所得限制下,追求用盡全部所得的效用極大值」的消費者選擇模型範本,被水銀瀉地般地不流餘地的應用到所有經濟學家所想的到的問題上。例如消費者(消費商品)選擇模型、勞動供給模型、儲蓄模型、預期效用理論、當事-代理模型(principal-agent model)、世代互疊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s)、成長模型、一般均衡模型、動態一般均衡(DGE)模型、隨機動態一般均衡(SDGE)模型、福利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法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等等,這些重要的經濟理論進行分析的最主要架構都是「在有限所得限制下,追求用盡全部所得的效用極大化」分析典範,這些不同類別的模型主要差別,除了所探討的主題不同外,是模型所使用的數學工具的複雜程度不同,以及為求取明確的數學結果所修改或所添加的假設不同。因此,新古典學派「在有限資源限制下,追求用盡全部有限資源的某種價值極大化(極小化)」的分析典範,可以說是現代經濟學家的共同信仰、共同的立足點與共享的資產(如果是「資產」的話)。很多經濟學家一開始要分析某一經濟問題時,由烙印在腦海深處的資料庫(海床)中所自動鑽探擷取的分析樣本,自然就是「在有限所得限制下,追求用盡所有所得的價值極大值」、即「無異曲線加預算限制線」的分析典範。有一點誇張的說,但又相當真實的觀點:在今日,新古典學派的這項分析典範,幾乎是主流經濟學一代傳一代的「遺傳基因」或「靈魂」。

如果你對上述提到的相關經濟理論不是很熟悉甚至毫無概念,這沒有關係,你所要知道只是相同的思維方式是被以「舉一反三」或「聞一知十」的簡單思維方式盡其可能地應用到各種模型中就可以,也就是你只要了解經濟學家是把可以想得到各式各樣多采多姿問題都用相同的思維方式或數學模型來加以分析就是了。換句話說,各式各樣的經濟模型與論文大多是同一個模子製造出出來的產品。領悟與了解到這一層次的現象,你就能大略了解一般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與思想的深度了。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