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要刷牙!否則半小時將形成牙菌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不管長得多美,因為蛀牙或是缺牙,連微笑都不自然,如果是因為牙齒引起口氣不佳,與人交談時,都得保持距離,免得尷尬。其實每個人的口腔裡,都有許多無害的細菌,但當人們吃進食物時,有些細菌就會把這些食物當成養分,經過半小時,便形成牙菌斑,而在牙科門診中,「牙菌斑」是導致口腔疾病最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的人都有經驗,用手指或是取一段牙線,摳摳牙齒和牙齦交界處,會清出一些黃白的污垢,這就是牙菌斑。

根據國民健康局100年統計,5歲兒童齲齒盛行率為79.32%,即20.68%沒有齲齒。可見國人口腔保健觀念仍待加強。到底要如何正確刷牙呢?刷牙時一定要照鏡子,將牙刷以45~60度角,擺在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使刷毛進入牙齦溝。以2顆牙齒唯一個單位,左右來回(幅度不宜過大,幾乎在原地)輕輕地刷10次,以此方法刷完所有牙齒內外面。後方牙齒的咬合面,也是2顆來回地刷,全口牙齒刷完大約需要4~5分鐘。力道要輕,刷太用力會傷到牙齦, 如果聽到「刷刷」的聲音,表示太用力,刷牙的方式也不對,因為來回2顆地刷,幾乎不會發出什麼聲音,當刷牙出現分岔或彎曲時,就要換牙刷。正常情況下,一隻牙刷應該可以用2~3個月,如果在這之前刷毛就分岔或彎曲,表示刷牙的方法不對,力道太大。正常情況下,刷牙時牙齦不會出血,如果經常流血,就應懷疑是否得到牙周病,應儘速就醫。

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主任謝鈴琴呼籲:潔牙的正確觀念,應該從小開始培養起。如果嬰幼兒或孩童可以接受刷牙,可要求至少3次,即3餐之後甚至是睡前再刷1次,每次至少3分鐘。但如果嬰幼兒無法配合時,每天2次,早餐後與睡前即可。

 

我說:牙齒保健真的很重要,牙痛耀人命,牙痛要找有醫德德的牙醫師,我有一顆牙痛到腫起來,為了方便急忙找最近的牙醫師,這位A醫師,讓我枯坐診療台至少半小時,我痛到不行找護士小姐來把醫生請過來,醫生來了說要我回去找原先幫我做根管治療的醫師把牙齒拔掉,開了止痛處方籤到藥局取藥,結果當天下午更是痛到不行還藥物過敏,另外找了一家牙醫師,醫師看我痛得依靠在櫃臺邊,趕快幫我檢查牙齒,還說:牙齒不可隨便亂拔,當然是自身的牙齒能救要盡量救,馬上幫我打開牙套清洗,這下我可免掉拔牙,只做了幾次根管治療,再裝上新的假牙套。我不是說該醫生多厲害,而是他有同理心、有醫德,不隨便要病人拔牙。這刺我覺淂我很幸運,愈到一個好人。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