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腸道基質瘤為罕見的腸胃道惡性腫瘤,好發於45至65歲的男女,最常發現的部位為胃部(50%)及小腸(25%),其次則為大腸、直腸或食道等其他部位(25%);常見的症狀是腹脹、腹痛、腹部可觸及腫塊、胃腸道出血,其他少見症狀則為食慾不振、噁心或體重下降,然而多數患者在被診斷以前是無症狀的,因此,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李冠德醫師呼籲國人,若出現腹脹、腹痛等其他徵兆,應盡速就醫確認病灶發生原因,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療效佳 及早診斷、積極治療為上策
李冠德副院長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很容易復發的癌症,目前最好的治療方式仍以完整切除腫瘤為主,而不同基因突變型態的胃腸道基質瘤,對於藥物的反應不同,因此,建議患者可經由基因檢測,瞭解基因突變型態,以利醫師評估給予最合適的標靶藥物劑量。
李副院長也補充說明,目前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5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50(HPF)或腫瘤破裂等患者,自去年(102)9月開始,健保給付已將術後輔助治療延長為3年,國外臨床試驗研究亦已證實,術後輔助治療3年可有效降低54%的復發風險;對於無法手術或轉移的患者,以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則可明顯延長存活時間。
持續治療不間斷 為控制疾病關鍵
儘管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效果優異且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但李冠德副院長強調,即便有最好的治療,患者若不遵守醫囑規律服藥,腫瘤仍會復發或轉移。診間曾有一名5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胃痛、腹脹腹痛原因就醫,確診罹患胃腸道基質瘤,手術後接受輔助性標靶治療,治療期間只要身體感覺無恙,心理上便會認為疾病已獲得控制,就自行減少劑量,未按照醫囑規律用藥,以致於5至6年間腫瘤復發竟達4次之多,前後共經歷4次手術並不斷進出醫院,付出不小代價,雖然患者目前疾病還能得以控制,但可不是每位患者都這麼幸運。
李副院長也指出,臨床上可發現少數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服藥順從性差的原因,主要多是錯誤地相信疾病已治癒、忘記服藥或體驗過不舒服的副作用,感覺治療比疾病更難受等,呼籲患者應提高病識感,尤其針對轉移性患者,建議應長期治療,不可輕易間斷服藥,以免病情惡化。若服藥後產生副作用,李冠德副院長建議,第一時間內應回診與主治醫師討論,可以其他支持性藥物做舒緩;倘若疾病復發或惡化,也可先增加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劑量,若真的無法控制疾病進展再轉換第二線藥物,切勿輕易放棄治療。
增進醫病關係 改善藥物順從性
最後,李冠德副院長提醒胃腸道基質瘤患者,醫療人員有衛教宣導之義務,如有治療或用藥疑惑,可與專業人員諮詢、交談,良好的聯繫能更理解醫師制定的治療計畫;此外,鼓勵患者可多參加病友會或照護小組,從別的患者處得到治療支持和幫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