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瀉病童清潔務必徹底 避免泌尿道感染腎發炎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輪狀病毒」腸胃炎疫情升溫!臺中慈濟醫院最近因輪狀病毒腸胃炎住院病童爆增,部份病童後續併發泌尿道感染,甚至腎臟發炎;小兒科主任李敏駿醫師發現,家長不正確的清潔觀念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甚至引發水腎,建議家長清潔病童排泄物時,應由前向後、先用濕紙巾乾擦後再水洗。

「輪狀病毒」是冬季、春季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藉糞口與飛沬媒介,疫情在春節後流行。李敏駿醫師指出目前雖有輪狀病毒口服疫苗,但限8個月內自費服用。這一波腸胃炎住院的小朋友10個之中有7個都證實是「輪狀病毒」感染,又以3歲以內、年齡較小的孩子症狀較為嚴重,一般上吐下瀉,至少延續一至兩周,脫水嚴重者易有電解質失衡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未正確處理水瀉不止病童的排泄物,有些孩子會出現二度感染;最近有兩名幼童先後出現泌尿道感染,甚至腎臟發炎症狀。李敏駿主任說,不到2歲的兩位小妹妹感染後,一天狂拉十幾次,糞便有時多到快滿出尿布,家人照顧疲於奔命,結果仍不約而同出現泌尿感染與腎臟發炎,得多住院好幾天。詢問兩位媽媽後續處理孩子排泄物的方式,都是直接沖水,顯示沒有做好會陰清潔工作所致。

病童的媽媽認為,孩子拉個不停,光是乾擦不夠乾淨,最好坐浴或是沖水清潔才能達到讓寶寶舒適的效果。李敏駿主任表示,小小孩原本抵抗力弱,小女生尤其要特別注意,避免因生理構造上尿道跟肛門口太近,容易遭自己糞便中細菌感染。

李敏駿主任強調,正確處理嚴重水瀉孩子的方式,除勤換尿布之外,最好依由前往後、先乾後溼的順序,清潔病童的「小屁屁」,不然腸道裡正常存在的大腸桿菌具有P纖毛,特性是遇水會游泳,容易跟泌尿上皮結合往上爬,跑到泌尿道就會引起泌尿道感染。泌尿道上行性的感染輕一點的是膀胱炎,嚴重的是就是腎臟的腎盂腎炎,腎臟發炎有時還會合併水腎。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