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北台開墾史 淡蘭古道將花3年修築

新北市在清嘉慶年間,有許多條肩負物資運輸重任的古道,形成淡蘭古道系統;如今古道僅剩三、四條,大都隱沒在荒煙蔓草中。市府計畫花三年時間把昔日古道找回來,完整呈現北台灣開墾史。

新北市觀旅局說,淡蘭古道是清代從淡水廳到噶瑪蘭廳間主要道路系統,用現今地點來看,是從台北萬華經松山、汐止、暖暖、瑞芳、貢寮,一直到宜蘭大里、頭城,聯繫各地的官道和民間古道,組成約百公里長交通網絡。

觀旅局指出,淡蘭古道最早可能是平埔族打獵的山徑,後來隨著漢人進入宜蘭開墾,逐漸走出民間古道,之後清朝官方為治理噶瑪蘭廳也開闢官道。

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台灣總兵劉明燈曾沿淡蘭古道巡視,因為山路難行,在三貂嶺古道題下「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詩詞紀念,並漆上金色。碑文保留至今,讓三貂嶺古道有「金字碑古道」之名。

隨鐵公路開發,淡蘭古道如今只剩草嶺古道、三貂嶺古道、隆嶺古道和淡蘭古道石碇段等三、四條古道,其餘古道系統大都隱沒山林,幾被人遺忘。

觀旅局表示,從今年起,預計花三年時間「找回」淡蘭古道系統,從現存的古道延伸,整理出其他隱沒的淡蘭古道系統路徑,採自然工法修築步道,回溯先民從海到山的開墾路徑與歷史,重新賦予淡蘭古道系統登山健行外的文化意義。

arrow
arrow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