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腸劑 可能傷腎不可不慎

大腸鏡等內視鏡檢查前,會讓受檢人使用口服磷酸鈉瀉劑作為「清腸劑」,郭綜合醫院透析中心林孟德主任指出,如果當事人是腎病高風險群,可能會引起「急性磷酸鹽腎病變」,患者必須接受大量體液補充及腎臟照護。

林孟德舉例,一名65歲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女性,她長期於門診追蹤,患者有輕微尿蛋白但腎功能正常。因病人接受門診糞便潛血篩檢呈現為陽性,且患者有大腸癌家族史,門診醫師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排除是否有大腸腫瘤。

鏡檢前,患者血中肌酐酸為0.8mg/dl,病人使用口服磷酸鈉瀉劑作為清腸劑,檢查當日腹瀉多次,因預備鏡檢不敢進食或喝水,檢查後病人除腹脹、較虛弱外並無明顯症狀,惟一週後回診追蹤時,竟發現患者有急性腎衰竭,血中肌酐酸值由0.8mg/dl上升至1.5mg/dl,經檢查診斷為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立即接受大量體液補充及腎臟照護。

為能夠清楚地擷取消化道內的影像資料,避免糞便殘渣影響,確保檢查結果的品質,醫師通常會開清腸用藥,以及配合低渣飲食來達到腸道淨空的目的。其中,口服磷酸鈉瀉劑,可以用比較小劑量達到腸道更為乾淨的要求,且病人不適情況較小發生,因此被普遍使用。

林孟德說,「磷」廣泛分布於各類食物中,成年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0.8至1克,口服磷酸鈉瀉劑總含磷量11.52g,短時間大量的磷酸鹽攝取,對年老或腎功能異常者可能產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

他說,大腸鏡檢前的腸道準備流程中,最好應包含腎臟功能檢查,高風險患者需謹慎使用口服磷酸鈉瀉劑或選擇其他清腸藥物。林孟德主任認為,大量水分補充可幫助藥品代謝,是減少急性磷酸鹽腎病變之風險的最佳方式,臨床醫師的警覺與衛教,及使用磷酸鈉瀉劑後的抽血追蹤,都可以降低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發生率。

我說:多吃蔬菜 多運動 可避免使用清償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1台mom為你設想 的頭像
    a1台mom為你設想

    a1m1o1m的部落格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