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年到,眼睛病跟著到 01輕忽眼病變,當心惡視力

白內障、飛蚊症、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是常見眼部疾病,如何趁早預阼治療呢?

年過40,除了看遠、看近都吃力外,有些人也開始出現視力模糊、畏光、視力減退,甚至看出去的畫面扭曲或有游離物等現象,可別以為這只是老化現象,這可能是嚴重的眼睛病變,千萬別大意了。

白內障

【症狀】:白內障剛發生時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卻持續視力衰退,甚至出現視力模糊、複視、畏光、眩光、色彩鮮明度降低等症狀。白內障是上了年紀者常見的眼睛疾病,除了老化使得水晶體混濁外,眼睛受傷或是一些疾病、遺傳、先天異常等也可能造成白內障。

雙和醫院眼科主任沈筠惇指出,由於水晶體可能因吸收水分而增厚,老花眼的情況會改善,讓患者誤以為自己的視力好轉。

白內障很難直接從眼睛外觀診斷,除非已經嚴重到瞳孔呈現白色或是淡黃色,但一般只要以裂隙燈或間接眼底鏡檢查,即可看到水晶體混濁的情形,診斷為白內障。

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白內障,有些眼藥水頂多只能延緩病情進程,手術摘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

過去白內障手術必須等白內障熟了,在眼球上方做一個約1公分的傷口,再將白內障擠出來,但現今使用的小切口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則可直接以小探頭將白內障震碎後吸出,傷口只約2公釐,若白內障太熟反而會因震不碎而影響治療成果,因此,只要白內障已影響生活時,即可考慮摘除。

取出白內障後,需置入人工水晶體,臨床上有許多功能性的水晶體可供選擇,可一併矯正遠視、近視、老化等度數,若有殘餘度數也可經準分子雷射手術加以矯正,不需戴眼鏡即可達到最佳視力。

白內障的成因很多,主要是因長時間暴露於陽光的紫外線,以致組織老化所致。在太陽下活動時,務必配戴可隔絕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以預防白內障。有糖尿病、高度近視、青光眼等疾病者都屬於白內障的高危險群,也會讓白內障提早發生,要特別注意。

平日宜注意飲食均衡,多吃具有抗氧化成分的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果,補充維生素A、C、 E。避免眼睛受到碰撞或穿刺傷,也不要任意使用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等藥物,以預防或延緩白內障發生的時間。

飛蚊症

【症狀】:閱讀或看明亮背景時,眼球會出現有如蚊蟲般飄動的黑色游離物,轉動一下眼球,這些游離物就漂開了,這是典型的飛蚊症症狀。

飛蚊症是因眼球內的玻璃體退化所致。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士傑表示,正常的玻璃體是透明的膠質,但因高度近視或隨著年歲增長,玻璃體的膠質會因液體滲入而逐漸退化,在膠質與液體的交界面,或是濃縮聚集的膠質會產生陰影,投射在視網膜上,形成飛蚊的症狀。

單純的飛蚊症並不需要太在意,但因飛蚊症有較高的比例會發展為視網膜剝離,屆時除了黑色游離物之外,還可能出現閃光,甚至視野出現黑幕,不得不慎。

飛蚊症的檢查是先散瞳後,以間接眼底鏡進行,查看週邊視網膜是否有異常的現象,避免出現裂孔或剝離的情形。若玻璃體有出血的現象,則必須找出原因。

飛蚊症是因玻璃體自然退化所致,一般來說並不需要特別治療,有時候症狀會隨著時間逐漸減緩,但要讓這些黑色游離物全部消失,機率並不大。

若是飛蚊症造成格狀視網膜病變或視網膜裂孔,則需以雷射光凝治療,以修補病變處及裂孔處,防止水分滲入,造成視網膜剝離。

廖士傑強調,飛蚊症最重要的是避免進一步出現視網膜剝離,一旦有飛蚊症,得盡快到眼科接受完整的散瞳視網膜檢查,即使確定視網膜沒有大礙,仍需每半年定期接受一次檢查。若在一年間飛蚊症的表現有急劇惡化或同時看到閃光,即應盡速至眼科再做一次散瞳視網膜檢查。

少數的飛蚊症並非因玻璃體退化所致,可能是因玻璃體出血或是葡萄膜炎等原因所致,這類患者的治療方式還需考量其他因素,檢查的同時,醫師也會加以區分,針對個別原因予以治療。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症狀】:輕者會出現視力模糊,重者則會出現中央畫面扭曲、中心視野變暗等症狀,一旦黃斑部病變的情形嚴重,甚至會造成中央視野缺損,看出去的畫面,中央是呈現黑色的,且可能從一個小黑點慢慢擴大為大黑點。

黃斑部位於眼球後部視網膜正中央區域,對中心視力影響甚鉅,雙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嘉敏表示,黃斑部病變患者的症狀可能會隨著時間進展而出現變化,門診會提供阿姆斯勒方格表,讓患者自行回家評估。在方格表的中心有一個黑點,評估時病人要左右眼輪流測試,注視中心的黑點,輕者可能看到黑點週邊的方格線條扭曲、變形,嚴重者則會看不到黑點。

除了自行評估外,臨床上則可在散瞳後利用間接眼底鏡檢查、光學斷層掃描黃斑部,或是利用顯影劑進行螢光眼底攝影,了解血管病變。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與濕性兩大類。乾性黃斑部病變占約7?8成之多,病程較為緩慢;濕性黃斑部病變占的比例雖低,但視力會迅速惡化,對視力影響極大。

吳嘉敏強調,由於乾性黃斑部病變可能轉為濕性,即使乾性黃斑部病變不會對視力造成即刻的威脅,仍需接受追蹤,萬一轉為濕性,可即時接受治療。

若判斷為濕性黃斑部病變,健保局已針對病情符合標準的病患給與抗血管生長因子藥物治療,定期在眼內注射藥物,抑制血管生長,以控制病情。

黃斑部是色素聚集的部位,若黃斑部色素降低,即會影響視覺的敏感度及對外界有害光源的吸收能力,造成感光細胞喪失。有研究顯示,長期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可進入視網膜黃斑部,保護內部細胞,且黃斑部色素增加後也可望改善視力。

另可補充維生素A、C、E等抗氧化劑。此外,注意眼睛防曬,尤其是白內障手術後的患者及大於65歲以上之長者。

視網膜剝離

【症狀】:單眼有固定性視野缺損角。

視網膜的功能如同相機的底片,負責將看到的影像忠實呈現,一旦出現視網膜剝離,視網膜的功能將完全喪失,若已發現有視網膜裂孔,建議接受雷射治療,以預防視網膜剝離的發生。

視網膜可分為視網膜感覺內層與視網膜色素上皮外層,內外兩層原本緊密結合的結構,一旦分離即為視網膜剝離。

廖士傑表示,視網膜剝離的原因可分為裂孔性、牽扯性、漿液性三大類,但不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剝離,都會出現單眼有固定性視野缺損角的表現。

視網膜剝離的檢查方式有四種,包括間接眼底鏡檢查、眼部超音波檢查、螢光血管攝影、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

從間接眼底鏡檢查中,醫師可以看到病灶,但因患者無法看到影像,討論上較為困難;螢光血管檢查則是在血管中打入螢光劑後再攝影,醫師與病人可以根據攝影的成像加以討論;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則可進行切片,了解剝離或水腫的部位處於眼球的哪一層;至於眼部超音波檢查,可以確定是網膜剝離的範圍及高度,另外也可以看到眼球內玻璃體的變化。

視網膜剝離的治療方式依不同病症而異。廖士傑指出,視網膜剝離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大致上可分為鞏膜扣壓術以及玻璃體切除術兩大類,手術時會再配合顯微器械、內視鏡、光纖、雷射、電燒、超音波、冷凍治療儀、惰性氣體、生物相容性矽油或重油等設備,在科技的輔助下可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

視網膜剝離是眼科的重症之一,高度近視、眼球外傷、糖尿病以及接受過眼內手術等高危險群或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者,最好定期接受檢查。

如果已發現視網膜週邊退化,甚至有視網膜裂孔時,應接受雷射治療,以免發生視網膜剝離,且每3?6個月接受眼科定期檢查,一旦發現視網膜剝離,可及早接受治療,以提高療效。

若諱疾忌醫,出現玻璃體與視網間的纖維化反應,不但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術後視力恢復也會大打折扣。

青光眼

【症狀】:急性青光眼因發病快速,眼壓在短期內急遽上升,患者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且眼睛脹痛、視力減退、充血、流淚,看路燈時還會出現虹暈。慢性青光眼初期無特別症狀。

青光眼可能傷及視神經,若不接受治療甚至會造成失明,早期發現,以免視神經遭到損傷是治療的首要原則。青光眼依據發病的快慢,可分為慢性青光眼及急性青光眼兩大類。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為慢性青光眼,初期並沒有特別症狀,但卻會逐漸侵蝕視神經,導致視野缺損,若不加以治療,甚至會失明。

廖士傑表示,測量眼壓是青光眼的首要檢查方式,且檢查視神經是否有受到青光眼的影響。此外,還要進行視野檢查,除了可確定診斷外,還可得知青光眼是否控制得宜,是否需要接受更積極的治療。

青光眼的治療包括藥物、雷射和手術三大類,治療的目標是將眼壓控制在許可範圍,以防止視神經遭受進一步的損害。

治療青光眼的傳統藥物,有時會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對於傳統藥物反應不佳,或無法忍受其副作用者,可考慮改用新的青光眼藥劑。

選擇性雷射小樑整型術,或虹膜雷射切開術是新型的青光眼雷射治療,改良雷射光的波長及脈衝,不但破壞性小,且效果好。

至於手術則需依青光眼的型態選擇,虹膜切開術、小樑切除的濾過手術、睫狀體冷凍治療等都是評估的方式。

廖士傑指出,早期發現青光眼可預防視神經遭到傷害,建議40歲以上每年測量一次眼壓,有高度近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青光眼家族史者,更應每半年測量一次。

若已知有青光眼者要定期測量眼壓、接受視神經及視野檢查,且維持生活規律、心情穩定,避免熬夜及情緒激動,飲水要分量分次。從事一些輕柔的運動,有助降低眼壓,用藥務必配合醫師指示,切勿自行調整。

我說: 有空請多多轉動眼球 由左到右 360度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1台mom為你設想 的頭像
    a1台mom為你設想

    a1m1o1m的部落格

    a1台mom為你設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